针用活性炭PH值不同时,活性炭对制剂质量的影响?活性炭在酸性溶液中(PH:3~5)吸附作用较强,在碱性溶液中有时出现“胶溶”或脱吸附作用,反使溶液中的杂质增加,影响制剂质量,故活性炭最好用酸处理并活化后使用。
丁香园论坛的“烽火”战友曾反映,在碱性条件下加热煮沸活性炭(用于吸附热原),然后用0.22um滤膜过滤,所得滤液不仅颜色暗淡,而且静止后再摇荡有烟雾状活性炭出现滤液里,不澄清。倘若换成中性条件下加热吸附,其过滤效果则显得比较澄清。他就此问题与“888wym”战友商榷,结果最终两人都一致认为,可能是碱性条件下活性炭产生溶胶状态所致,并且形成以下三点共识:第一,尽量避免趁热过滤。最好料液放冷后再滤,这个时候胶溶状态会有所改变,滤过效果会好一些。第二,活性炭不太适合碱性条件下使用,如果在碱性条件下使用。需要对活性炭预先处理,比如,在碱性、酸性水中煮沸,并烘干。第三,活性炭的胶溶原理则比较复杂,“888wym”战友认为不单纯有化学反应(碱性条件下的水解),可能还有物理变化,比如高温下的分子结构改变等,所以温度的变化会影响胶溶。
上面曾经提过,在弱酸条件下,活性炭的化学吸附会加强,有时候能达到最好状态,接近增20弱。现实中有活性炭叫做酸性活性炭,用量也不小。活性炭的酸碱性,除了少量考虑吸附能力外,主要是在活性炭用量较大,或者体系稳定性太差的时候,害怕会改变体系的性质,才选用酸性活性炭。但我好像只是看到酸性活性炭。而且吸附的体系酸碱性是根据吸附对象决定的,跟大家说个明显的离子,就是你吸附两性物质的时候,你最好是选择这个物质不带电的时候!比如它的等电点在ph1.2,如果你选择不是1.2的话,那你家活性炭就很难吸附到这种物质!!这才是你选择酸碱性的一个重要条件!最重要的条件还是你的有效物质的稳定性,比如你的物质只有在碱性下稳定,那你最好考虑一下其他的吸附方法了!
第二段中用到了溶胶这个词,首先表示对溶胶不熟,但是感觉用的不对。其次对于其中的表观状况,我一般归为漏炭,造成的原因是反絮凝现象,及活性炭成了被絮凝的对象了,本身带极性,造成每个反絮凝个体互相排斥,必然出现漏炭的现象。随着体系的稳定,这种现象就类似于絮凝剂的现象了。
不过我一直不明白,大家为什么都要在高温下过滤?活性炭脱色的温度是有要求的,一般是越低越好(标准的物理吸附现象,放热,温度低有利于吸附的进行),当出现低温下,吸附时间太长,体系粘稠,过滤不顺的时候,考虑高温,一般不要太高,80度左右就不错了,是在不行,才沸腾短时间。因为活性炭在高温时会产生“褐变”,什么原因,我还没有看到说得过去的解释,只是知道有这种现象。但是好像大家都喜欢高温,问问他们为什么高温?也许大家都不能说清楚了。如果你说是简单的物理吸附,他就知道,低温有利于吸附了。
至于热过滤,那是工艺决定的,也许你低温吸附,低温过滤没问题,但是人家低温就粘的像糖稀,你在让人家低温吸附低温过滤,显然也太过不道德了吧?
至于什么酸性条件下出现溶胶什么的?我感觉好像有误解,溶解本身应该是透明的啊,脱水能成为果冻那样的或者橡胶那样的,但是你里面有固体颗粒,怎么能叫溶胶呢?不过溶胶这么个词确实能唬住我,学习了!这段说的不明不白,可以忽略,因为对方提的也相当的让我模糊。我感觉他到可以高温酸性煮沸,再有更细的膜过滤,再用活性炭吸附一下试试,觉得你那种东西应该是把活性炭给搞了,可以预处理掉的) |